双十一临近,有人选择拼单网购,和陌生人拼单靠谱吗
“双十一”临近,拼单的手已经开始蠢蠢欲动。
拼单过购物节
双十一购物大促即将来临,各大品牌已经准备好今年的促销手段了:
买一送N个小样不再新鲜,买一送一、买二送N个正装,成为今年双十一主要优惠套路。
但是消费者只有一个人,买再多的东西也用不完,不仅占地还浪费钱,于是,各大社交平台上催生出了网络拼单群。
在社交平台输入“双十一拼单”,并加上城市名,就能找到你所在城市的拼单群,这些群里一般有几十到上百人,群友大多是同一个城市,当一个人说出需求,有人响应后,很快就会转入私聊,组建自己的小群。
为了减低风险,本地的“拼友”一般会和住得近的人拼单,选择当面交货。
如果在本地没有找到“拼友”,可以寻找异地“拼友”,进行邮寄交货。
为了吸引有人“组团”,一些网友会在拼单介绍中提到拍摄开箱视频和发订单截图,要求对方先支付定金,以免跑单。
拼单群看似严谨合理,有着成熟的运作模式,但是和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拼单,真的靠谱吗?
90后张小姐和陌生网友拼单时就闹出了“不愉快”。张小姐和拼单群的群主共同拼单,但群主把最好的赠品留给了自己,不值钱的赠品分给了其他人,张小姐找群主私聊,直接被拉黑,最后只能不了了之。
现实里,拼单“被坑”的人不在少数,有网友转钱给对方后,发现对方不发货,还拉黑了自己,也有网友参加了免税店拼单群,对方不发货也不退款,才发现被骗。
足以可见,和陌生人拼单存在一定风险,商家不会对消费者私下的拼单负责,如果出现纠纷,维权难度只会更大。
之所以会涌现出网购拼单群,主要根源还是双11、618等大促不合理的优惠机制。
在买一送一、送N正品的规则下,消费者需要买更多的产品,以此获得更优惠的平均价格。
因此,不少网友只能在网上“求拼单”,希望在买到心仪产品的同时,也拿到更优惠的价格。
商家想要在大促时给消费者优惠福利,却不选择直接减钱的方式,反而推出各种乱七八糟的活动,让消费者眼花缭乱,把对优惠机制的质疑,转移到如何购买更划算的纠结中。
今年双十一推出的买正装送正装活动,看似比往年送小样更“出血”,其实还是在割消费者韭菜,目的就是吸引更多消费者“剁手”。
大促活动不直接打折,反而通过加码赠品以及囤货的形式,让产品单价显得更低,单笔订单拍下来,得到的产品数量远远超出个人需求。
一些消费者为了拿到“更优惠”的单品价,就会说服身边的朋友、家人,原本不想“剁手”的人,也会被带动,拼起了单,商家不费吹灰之力挖掘了潜藏顾客,赚了更多的钱。
拼单反抗消费主义
大促商家挖陷阱收割了消费者,并不代表消费者拼单就是愚蠢可笑的,相反,拼单购物是很聪明的花钱方式。
有人拼衣服、化妆品,有人拼奶茶、苹果手机,还有人拼五星酒店、玛莎拉蒂,就连沙县小吃都有了拼单群。
说白了,拼单模式就是组织一群有同样需求的消费者,为了拿到的商品更便宜,性价比更高,抱团购买,平均分配。
拼单之所以火爆,除了受疫情影响,人们花钱不敢再大手大脚,也是看清了消费主义阴谋,高性价比的拼单,越来越顺应人的消费心理。
如今,87%的消费者愿意和别人分享购物体验或者发表评论,55%的消费者会在社交应用中分享自己的购物。
在线下购物,一个人的社交动员能力再强,最多只能找到十个消费者,但在互联网平台上,只要能有机会把同需求的人聚集在一起,人群效应和规模效应就能实现数量级的提升。
7亿人用的拼多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,99块钱的产品,拼单只要59块钱,不少人直呼真香。
这里没有给拼多多打广告的意思,就是想说,拼单模式让人对于商品拥有了主动权,是一种消费平权的变革。
此前,上海名媛拼单事件引发了一场网络群嘲,不少人对那些拼单购买奢侈品、打造高端人设的群聊嗤之以鼻,很多人揪着“假名媛”说事儿。
但其实,名媛群的小姐姐没偷没抢,用自己的钱和聪明的头脑,消解了奢侈品高高在上的形象,以最优惠的价格,达成了自己的目的,明明是“商业鬼才”的操作啊!
所以说,拼单不丢人,这是消费者和消费者的互帮互助,是反抗消费主义的大众活动。
全民拼单,爱拼才会赢。
那些奢侈品、高溢价的产品,大部分都是利用大众消费主义的心理,只要消费者有超出商品使用价值的需求,就恶狠狠地先宰一刀。
短时间内,消费者还会吃这类套路,时间长了,生意不好做,钱不好赚了,大家就变聪明了,拿起拼单反击商家,砍掉商品的超高溢价。
值得一提的是,拼单模式不仅给消费者省了钱,也让商品回到了使用价值的层面,一定程度上算是瓦解了消费主义长久打造的“乌托邦”。
拼单的本质,就是能省钱,拼单群的出现,就是消费者团结起来的体现,人人都爱性价比,都享受薅商家羊毛的快感。
当然,享受省钱快乐的同时,也要注意消费安全,在遇到双十一等大促活动时,消费者一定要理性再理性,你以为的便宜,很可能是商家利用拼单心理捆绑销售的套路,不要羊毛没薅成,反而给商家做了嫁衣。